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文化 >> 教师活动 >> 正文

空天地海任翱翔|深化产教融合,共谋专业发展新篇章——国土空间信息学院张洪院长一行参加云南省2025测绘地信专业教育研讨会

发布者:kxbj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05日 19:35 [来源]:国土空间信息学院 [浏览次数]:

3月4日,国土空间信息学院院长张洪、副院长沈金祥,专业带头人余章蓉、谢正明一行参加了由云南测绘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云南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科普与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云南省2025测绘地信专业教育研讨会”。

聚焦前沿技术,深化产教协同

研讨会上,昆明理工大学左小清教授以《复杂山区广域滑坡灾害遥感监测与识别》为题,展示了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融合的灾害预警创新成果;唐伯惠教授做了题为《高原山区遥感定量反演与应用研究》的报告,系统阐释了云南特殊地形下的遥感技术突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易俊华教授提出的《智能装备技术助推测绘地理信息专业课程体系革新》,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案,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

科研赋能生态,实践彰显担当

国土空间信息学院副院长沈金祥在会上发布的《滇金丝猴保护区场景建模与可视化平台开发》成果引发热议。该研究通过无人机航测、三维建模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栖息地数字孪生平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潜力,也为未来的科研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

据悉,沈金祥科研团队深度践行“空天地一体化”技术路线,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单位紧密合作,在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规划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团队已承担“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与廊道建设规划研究”“滇金丝猴生境因子评价与潜在栖息地预测研究”“基于改进YOLOv8算法的云龙天池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影像智能识别应用研究”“保护区典型树种空天遥感识别与结构参数反演”4项教育厅科研课题,建立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地面监测”的全域感知体系。相关成果已发表论文4篇,部分研究成果正在出版中。沈金祥表示,团队研发的保护区“一个平台”监测系统已应用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构筑育人高地,服务区域发展

此次研讨会将有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高原特色农业、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国土空间信息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